江东烽火已难知,乱后那堪更别离。
纵有乡书传驿使,开缄不省是何时。
寄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忆》—— 明末诗人皇甫汸的抒情之作
《寄忆》是明代著名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怀念。皇甫汸,字子循,号百泉,生于明苏州长洲。他的仕途颇为坎坷,曾中进士并历任工部主事、云南佥事等职,后因计典论黜。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诗歌创作,其诗作中不乏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寄忆》中的“江东烽火已难知,乱后那堪更别离。”两句,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痛苦,以及战后离别之苦。诗中的“总有乡书传驿使,开缄不省是何时”则表达了对远方家人书信往来的期盼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转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充分展示了皇甫汸作为诗人的艺术魅力。
《寄忆》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