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轩为盛锟题

北塘一水接清溪,万顷波光望眼迷。
星斗不分天上下,烟涛常拍岸东西。
暖铺翡翠平如掌,冷浸芙蓉绿似荑。
爱此结庐成小隐,沙鸥来往共幽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碧轩为盛锟题》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倪谦,字克让,号静存,明代应天府上元人。他在正统四年中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年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因得罪权贵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北塘一水接清溪,万顷波光望眼迷。
  • 译文:北塘之水与清溪相接,万顷波光使人望眼生迷离。
  • 注释:这里的“北塘”指的是北京的一个地名,而“清溪”则可能是指附近的一条清澈的小河。
  • 作品赏析:倪谦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首句通过“北塘一水”和“清溪”两个地点的连接,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视野感。接着以“万顷波光”形容水面的广阔和波光粼粼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
  1. 背景介绍
  • 《一碧轩为盛锟题》创作的时间背景不详。据史料记载,盛锟是一位明代的文人,但关于其具体生平的信息较少,难以考证。
  1. 写作技巧
  • 诗歌运用了比喻和描写手法,如“暖铺翡翠平如掌,冷浸芙蓉绿似荑”,通过色彩和质感的描述,使得自然景观显得更加生动和鲜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倪谦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他表达了自己愿意像沙鸥一样在自然中自由栖息的愿望。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一碧轩为盛锟题》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歌,更是明代文化背景下的自然美学和隐逸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还能够让人们对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