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石山鸟

楚江暮雨迷苍梧,淋漓绿玉烟模糊。
巢深何处宿鸾凤,声断不闻啼鹧鸪。
一竿湿重欹疏翠,山骨巉岩露鳌背。
孤仓特立此栖身,何异幽人独沉晦。
昂头缄啑常忍饥,羽毛应待朝阳晞。
明看旭日放新霁,一任长空万里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竹石山鸟》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倪谦,字克让,号静存,明应天府上元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明朝的著名文臣。正统四年,倪谦进士及第,随后担任了编修等职务。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构罪戍边,后在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终谥”文僖”。
  1. 作品原文
    楚江暮雨迷苍梧,淋漓绿玉烟模糊。
    巢深何处宿鸾凤,声断不闻啼鹧鸪。
    一竿湿重欹疏翠,山骨巉岩露鳌背。
    孤仓特立此栖身,何异幽人独沉晦。
    昂头缄啑常忍饥,羽毛应待朝阳晞。
    明看旭日放新霁,一任长空万里飞。

  2.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题竹石山鸟》中,“楚江暮雨迷苍梧,淋漓绿玉烟模糊”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与氛围。楚江之雨,朦胧中带有一种凄美之感,如同青翠的竹石被雨水洗刷过后更加显得生机勃勃。
  • 寓意深刻:“巢深何处宿鸾凤,声断不闻啼鹧鸪”,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
  • 情感抒发:“一竿湿重欹疏翠,山骨巉岩露鳌背”反映了诗人在风雨中坚守岗位的坚毅精神。这种孤独而坚定的姿态,与诗中的“孤仓特立”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 哲理思考:“昂头缄啑常忍饥,羽毛应待朝阳晞”,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引发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鸟儿面对朝阳,展翅高飞象征着希望与重生。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即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希望,迎接新的开始。
  • 自然赞美:“明看旭日放新霁,一任长空万里飞。”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由飞翔的渴望。阳光普照之下,万物更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与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相吻合。
  1. 创作背景
  • 《题竹石山鸟》的创作背景颇为复杂,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从这首诗中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他们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既保持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学素养,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作为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作,《题竹石山鸟》在语言运用上极富特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楚江暮雨”、“淋漓绿玉”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味和诗意美感。
  • 在结构方面,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整体布局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 此外,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对比,强化了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题竹石山鸟》作为明代诗人倪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情怀,以及他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艺术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