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春云图歌

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
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
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
触石而起肤寸合,顷刻弥漫横太空。
曾不崇朝雨天下,坐令四海歌年丰。
惟我藩垣老方伯,仰韩素与兹山同。
百万苍生属摩抚,熙熙共陟春台中。
天瓢在手慰民望,一心默会神明通。
欲云而云雨而雨,川岳效灵无不从。
仁恩洋溢洽东土,嘘枯起瘵苏疲癃。
遥望春云蔽岩壑,官舍坐对心神融。
顿使移来在窗几,笔端意匠资良工。
山藏云气自巀嶪,云连山色常溟蒙。
只今春云满琼岛,悠扬日护蓬莱宫。
久待公来作天瑞,轮囷粲烂昭时雍。
会当乘之起东海,直至天门之九重。
文明有象众咸睹,五色夹日随飞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泰山春云图歌》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倪谦,字克让,号静存,明应天府上元人,正统四年进士。作为一位官员,他在公务之余也不忘文学创作,此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创作时间与地点:《泰山春云图歌》的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可以推断为明代。诗歌描写了泰山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国家太平盛世的期望。
  1. 诗歌原文
  • 开篇意境:整首诗以泰山为中心,描绘出一幅壮美的自然风光画卷。“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开篇即点明了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气象万千:“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这两句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和文人墨客对其的仰慕之情。
  • 云海奇观:“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泰山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 政治寓意:“曾不崇朝雨天下,坐令四海歌年丰。”这里的“雨天下”和“歌年丰”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天下的福祉和繁荣。
  • 个人情怀:“惟我藩垣老方伯,仰韩素与兹山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位的自豪感以及与泰山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通过对泰山的细腻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 情感饱满:诗歌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国家繁荣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语言优美:诗中的用词考究,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表达技巧。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泰山春云图歌》不仅记录了明代泰山的自然景观,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珍贵资料。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泰山春云图歌》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一种颂扬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一种期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