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多白云,散漫随飙风。
沧海有浮萍,飘泊无定踪。
人生四方志,况乃为禅宗。
江湖足行脚,幽胜靡不穷。
昨来挈诗瓢,长吟度居庸。
浮杯桑干水,振锡燕然峰。
老我居桢陵,一笑欣相逢。
跏趺共情话,万事回头空。
边城落日黄,朔吹号寒冬。
拂衣归旧隐,南迈如惊鸿。
嗟我误儒冠,何由脱樊笼。
临风起深羡,离思徒冲冲。
赠济川航上人还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济川杭上人还京》是明代诗人倪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其原籍为浙江杭州的钱塘。他出生于官宦家庭,其父亲曾任监察御史,因此倪谦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正统四年(1439年)倪谦考中进士,随后进入朝廷担任编修一职,曾出使朝鲜以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然而,天顺初年,因得罪权贵而遭构陷被发配至边境,成化初年才得以复位。
《赠济川杭上人还京》是倪谦在特定时期所作,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归途平安的祝愿及对未来相见的期盼。诗中描述了“残冬分手向郊坰”,“路上重山挹翠屏”,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自然山水画面,同时也暗喻了旅途的艰险和不易。诗中的“朝来清供苍龙钵,雪后归装白马经”则通过具体的物品描写,如钵和经,传达了旅途中的清苦和对归程的期待。
诗的最后部分“行触禅心总诗趣,吟成莫惜寄边亭”,则是对整个旅行经历的总结,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自赏。这不仅体现了倪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赠济川航上人还京》不仅展现了倪谦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某些特征,如官场腐败、文人命运多舛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