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与竹草庐

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
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
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
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陈与竹草庐》是明代诗人皇甫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在文学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下面对《过陈与竹草庐》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皇甫濂,字子约,号理山,明代苏州长洲人。他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起初任工部都水主事,后因母亲去世而辞职,再被贬至河南布政司理问。皇甫濂一生经历了官场的浮沉,但好学工诗,有《逸民传》、《水部集》等作品传世。
  • 创作背景:《过陈与竹草庐》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作为明代的作品,可以推测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或个人生活状态的思考和感慨。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诗句原文: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
  • 译文注释: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其中“落日”、“寒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冷清的画面;“忘世老”、“泣歧才”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自己才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
  1.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过陈与竹草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艺术特色:该诗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修辞手法,如对偶、象征等,使得整首作品既有形式上的和谐,又有内容上的深意。通过这些手法,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 《过陈与竹草庐》不仅是皇甫濂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