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白鹇

何处青冥会一冲,短翎应近井庐中。
来时想见银塘静,去后休嗟蕙帐空。
自笑无鱼难久馆,谁言有鹄不如笼。
归心一夜秋来月,吴水吴山几万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失白鹇》是明代诗人祝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祝允明:祝允明(1507年—1628年),字恭尹,自号枝山、果斋等,世称枝山先生,江苏无锡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
  1. 诗歌原文
  • 何处青冥会一冲,短翎应近井庐中:描述了鸟儿在青冥之间自由翱翔的场景,其短小的翅膀仿佛靠近了井边的庐舍,形象生动。
  • 来时想见银塘静,去后休嗟蕙帐空:“来时”与“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情感上的寄托。
  • 自笑无鱼难久馆,谁言有鹄不如笼:以自嘲的口吻表达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反问那些束缚生命的牢笼是否真的比自由更加重要。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通过对白鹇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白鹇的形象既是一种自然界中的生物,又寓意着诗人自身的精神追求。
  • 语言优美:祝允明的诗歌语言清新脱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使得整首《失白鹇》读起来流畅而富有韵律美。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描写白鹇的自由生活,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生命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失白鹇》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