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西亭客,沉吟北海筵。
玉笙王屋顶,珠履邺台前。
桂树先秋发,藜灯入夜悬。
异时双鹤语,归问大罗天。
寄灌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灌父》是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怅望西亭客,沈吟北海筵。
玉笙王屋顶,珠履邺台前。
桂树先秋发,藜灯入夜悬。
异时双鹤语,归问大罗天。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及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友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历史长河,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历史的痕迹。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它要求诗句严格遵循音韵和平仄的规则,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种形式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诗歌的规范性,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通过朗读感受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在内容方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怅望西亭客,沈吟北海筵”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在西亭中眺望远方的情景,以及在北海宴会上沉思往事的心情,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别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异时双鹤语,归问大罗天”则寓意着在未来重逢的时刻,两人将畅谈往昔,共话天地,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境界。如诗中“桂树先秋发,藜灯入夜悬”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寄灌父》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友情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