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公望西泠烟霭图歌

大痴老人黄子久,涂抹丹青号名手。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
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
芙蓉及菡萏,艳色何纷披。恍如若耶溪,并浴千西施。
飞鸥明灭傍沙际,挟雌抱子群翔飞。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
岳王墓倚金沙滩,竺色三天浮髻鬟。隔崦人家夕阳落,破帽骑驴出东郭。
寻诗何处携丝桐,美人迟我飞来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黄公望西泠烟霭图歌》是清代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诗,原载于1685年(康熙四十四年)的《读山海经集注》,其内容包括对画作和作者的理解、评价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的探讨。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幅名为“西泠烟霭”的山水画卷,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表达了对于黄公望这位宋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独特见解。

王夫之在诗中不仅赞美了黄公望的艺术才华,还对他的画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评价。他强调了黄公望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真实描绘能力,并且认为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他也提到了黄公望作品中的哲学意味和社会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之作,也是一次对画家及其画作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展现了王夫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