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迎诏

天书遥降自胪句,五色云随使者车。
袅袅鸡竿悬象魏,亭亭凤盖簇龙舆。
黄沙部落提封远,紫塞氛埃汛扫余。
早晚王师归振旅,千官仗外拥琼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六月十日迎诏”是明朝诗人胡俨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均值得深入探讨。下面将对“六月十日迎诏”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永历十六年壬寅端阳后五日,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胡俨身处乱世之中,其心境与所处环境紧密相连。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和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胡俨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
  • 创作动机:诗中描绘了天书降临的场景,象征着朝廷对胡俨的信任和重用。同时,胡俨也在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以及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1. 主要内容
  • 诗句解析:“天书遥降自胪句,五色云随使者车。”这句诗描绘了天书从天而降,伴随着五彩祥云,象征着皇恩浩荡,预示着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胡俨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誓言表达:“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这一句诗展现了胡俨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这种以国事为己任的精神,是胡俨诗歌中的一大特色。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胡俨在“六月十日迎诏”一诗中,通过对天书降临、五彩祥云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诗歌的主题,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现实、向往理想的精神境界。
  • 象征意义:诗歌中的“天书”、“五色云”等元素,不仅具有实际的意义,更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皇恩浩荡、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同时也代表了胡俨个人对于理想和事业的追求。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六月十日迎诏”一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六月十日迎诏”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胡俨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进一步欣赏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