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次孟熙韵

今夜越王台,莲花匝地开。
星河低蜡炬,歌管散银杯。
水向铜龙滴,香从粉妓来。
遥怜多病客,江馆咏寒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夕次孟熙韵》是明代诗人唐之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元夕次孟熙韵》的作者是唐之淳,字愚士,生于明初浙江山阴,有《唐愚士诗》。据记载,唐之淳以方孝孺的推荐入翰林侍读,参与了修书工作,后因病去世。
  2. 作品原文: 今夜越王台,莲花匝地开。星河低蜡炬,歌管散银杯。水向铜龙滴,香从粉妓来。遥怜多病客,江馆咏寒梅。
  3. 诗歌赏析:《元夕次孟熙韵》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象和热闹气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受。诗中“莲花匝地开”与“星河低蜡炬,歌管散银杯”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节日氛围中的璀璨灯火和欢歌笑语。
  4.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通过对节日场景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还体现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诗中“遥怜多病客”一句,更是将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大事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5. 文化意义:《元夕次孟熙韵》不仅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的诗作,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诗中通过对节日繁华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团圆、喜庆和美好的追求。

《元夕次孟熙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