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

一从驰驿向西秦,几欲封书托使臣。
渭水白云生马足,函关紫气接车尘。
众中持节传宣久,到处题诗访古频。
藩府官寮多属望,料知杨震独情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是一首由唐之淳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杨震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并借此抒发了对国家公权力者的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唐之淳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以表达个人感慨和对时代风云的反思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1. 诗歌原文
  • “一从驰驿向西秦,几欲封书托使臣。渭水白云生马足,函关紫气接车尘。”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随同使者向西行进的情景,通过“渭水白云”与“函关紫气”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同时,诗人似乎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向往或对于使命的承担。
  • “抚字多闻政治平,分符又喜向通城。沂州民吏思遗爱,京国交游动别情。”
    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杨震的政治才能和个人品德的钦佩。杨震在历史上以其正直和清廉著称,诗人通过“抚字多闻政治平”的描述,赞颂了他的政治成就;“分符又喜向通城”则可能指的是杨震被委以重任,治理地方的荣耀时刻。而“沂州民吏思遗爱”表明杨震的仁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最后一句“京国交游动别情”,则反映了他在京城中广结善缘,影响了许多人的情绪。
  • “酒尽官亭花雨歇,旆迎驿路柳风轻。”
    这句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在官亭饯别友人,随着花雨的落下和轻拂的柳风,似乎也预示着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意,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 “四知自古称杨震,好抗家声著令名。”
    最后两句诗是对杨震一生的评价和赞扬。自古以来,人们都称杨震为“四知先生”,这是对他高尚品德的一种赞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其家族声望和影响力的认同和尊重。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赞美杨震的政绩、品德和人格魅力,传达了一种对古代清官形象的怀念和对公正廉洁政治的追求。

《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学价值的诗歌,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致敬。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唐代诗人的精湛技艺,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