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钱塘卢清源墓

三尺新碑处士坟,乡人犹解说清源。
东阡西冢多金玉,不及卢家好子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钱塘卢清源墓》是明代诗人唐之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钱塘卢清源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处士遗风的怀念和对后代子孙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唐之淳:唐之淳,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他是唐肃的儿子,建文二年,因方孝孺的推荐而入翰林任侍读,与方孝孺一同领修书事。不久后因病去世,有《唐愚士诗》传世。
  1. 创作背景
  • 《吊钱塘卢清源墓》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诗句“三尺新碑处士坟”,可以推测这是在描述一处新的墓地或纪念地。此外,“乡人犹解说清源”可能暗示了这一墓地具有某种特别的历史或文化价值,使得当地人对其依然充满兴趣和讨论。
  1. 原文解析
  • 三尺新碑处士坟:这句诗通过对比新旧,强调了墓地的新旧程度以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新碑意味着这是一个新建的墓地,而处士坟则表明了埋葬者的社会地位,即一个没有官职的学者。
  • 乡人犹解说清源:这句诗描述了当地人对墓地的关注和议论。乡人可能因为对处士的尊敬和对墓地的兴趣而持续关注这一事件。
  • 东阡西冢多金玉,不及卢家好子孙: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比较和评价。虽然许多地方都有财富的象征(如金玉),但卢家的子孙却因其良好品德而非仅仅是财富而值得称赞。

《吊钱塘卢清源墓》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以及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