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初悬月,青青不尽天。
乍经银汉外,又满碧囱前。
钟阜思归夜,淮城坐谪年。
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
中秋和龙子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和龙子高》是元末明初诗人唐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所体现,而且在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中秋和龙子高》的作者是唐肃,字处敬,号丹崖,生于元末明初浙江山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通经史、工诗文,尤其擅长篆籀和山水画。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担任杭州黄冈书院的院长,后因政治原因被免归乡,最终卒于濠梁之谪。
诗词原文:白白初悬月,青青不尽天。乍经银汉外,又满碧囱前。钟阜思归夜,淮城坐谪年。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
诗词赏析:《中秋和龙子高》是唐肃对中秋节景的独特感悟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亮、银河以及家乡的钟阜与淮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特别是“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这一句子,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团圆佳节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同时,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其作品中透露出的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中秋和龙子高》不仅是一篇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了解唐肃及其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文献。这首诗歌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