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江城寄彭济物宪副

鼓角风初曙,登楼倚望时。
春愁迷断雁,野色带荒陴。
千里云山梦,十年江海诗。
兵戈阻前路,还系故人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越江城寄彭济物宪副》是明代诗人孙一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登越江城寄彭济物宪副》这首诗作于明代,其创作背景和具体作者信息都值得深入了解。作为明代的著名诗人,孙一元通过这首作品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貌。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登越江城寄彭济物宪副》主要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远方战事的担忧。诗中的“鼓角风初曙,登楼倚望时”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登高望远,感受着初起的鼓角声,表达了一种壮阔的历史感。而“千里云山梦,十年江海诗”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战争的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刻的内涵。

从诗歌的韵律形式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联,结构紧凑而又层次分明。例如“春愁迷断雁,野色带荒陴”与“兵戈阻前路,还系故人思”等句子,通过精确的音节安排和对仗工整,使得诗歌的朗读效果更佳。

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明代诗歌的一种典型特色,即追求意境深远与形式严谨并重。孙一元以其敏锐的时代感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使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历史的见证。

《登越江城寄彭济物宪副》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友情、家国的深情抒写,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对于热爱古诗词的读者来说,深入理解这首诗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