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江上寺,政遇远禅师。
泉石关幽兴,云山进酒卮。
小楼围晏坐,细雨好寻诗。
隔坞茶烟起,烧残藤一枝。
游胜果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胜果寺》是明代诗人韩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内心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游胜果寺》的作者是韩雍,字永熙,明苏州府长洲人。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后因弹劾宁王朱奠培被诬陷夺官,后再次起用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后,因牵累贬官。韩雍以严谨治军、直言进谏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创作多涉及边塞战事和政治批判,而《游胜果寺》便是其反映个人情怀和思考的作品之一。
诗作原文:《游胜果寺》的原文如下:“万松夹道引肩舆,鸟道登登上碧虚。吴地江山如绘画,宋家宫阙已丘墟。风光满眼人难遇,岁月无情鬓易疏。莫向尊前问名利,从来造物有乘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艺术特色:《游胜果寺》在艺术上展现了韩雍独特的风格。首先,其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如“万松夹道引肩舆”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鸟道登登上碧虚”则通过鸟道比喻曲折的山路,增添了几分生动性。其次,这首诗的构思巧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历史和宇宙的思考。
《游胜果寺》作为韩雍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赞誉,更因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力量感动后人。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一次成功演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