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长,雉子肥。雄啄啄,雌依依。迎风鼓双翼,吐绶烂锦翚。
鸑鷟以为俦,鹰鹯远相飞。愿哺尔雏,愿戢尔衣。不近齐人,终无祸机。
雉子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雉子曲》是明代诗人孙一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其内容、特点、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 作品原文:《雉子曲》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麦穗长,雉子肥。雄啄啄,雌依依。
迎风鼓双翼,吐绶烂锦翚。鸑鷟以为俦,鹰鹯远相飞。
愿哺尔雏,愿戢尔衣。不近齐人,终无祸机。
作品译文: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描述了麦穗长得旺盛,而雉鸡肥壮。雄雉啄食不停,雌雉依恋不舍,它们在风中鼓动翅膀,美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鸑鷟鸟作为伴侣与之同行,而鹰和鹯则远远地飞翔。诗人表达了对雉鸡雏鸟的喂养愿望和对雉鸡羽毛的保护愿望,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接近那些不正派的人,以免陷入灾祸。
作品特点: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力。它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特别是“迎风鼓双翼”一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雉鸡振翅欲飞的姿态,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创作背景:孙一元,明代诗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他游历名胜,足迹遍及天下,善作诗,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被称为“苕溪五隐”。《雉子曲》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雉子曲》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意义,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