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侄俱属和

身外尘缘浅,堂前酒盏深。
笑予多感慨,喜汝渐能吟。
敢忘先人德,应怜后裔心。
醉来还自慰,膝下玉森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儿侄俱属和》是明代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孙承恩,字贞父(甫),号毅斋,松江华亭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正德六年考取进士,后历任编修、礼部尚书等职,并曾因不肯遵旨穿道士服而被罢职归乡。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包括诗歌、书法、绘画等多方面,其中尤以人物画见长。他的这些丰富经历和深厚学识,无疑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诗歌内容:在这首诗中,孙承恩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中“身外尘缘浅,堂前酒盏深”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笑予多感慨,喜汝渐能吟”则反映了他对子孙辈的关爱之情和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学、传承文化的愿望。

  3.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孙承恩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身外尘缘”与“堂前酒盏”的深浅,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思索。此外,诗中的意象“膝下玉森森”也极具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古朴典雅的气息。

  4. 历史影响:《喜儿侄俱属和》作为孙承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喜儿侄俱属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