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川

江上晚来雨,蒙蒙湿秋光。
螺川届重九,负此节序芳。
登高若无缘,回首思故乡。
粲粲篱下菊,秋风为谁香。
故乡日已远,愁绪日已长。
岭海极天际,前途杳茫茫。
送仆从此回,附书慰高堂。
扁舟忽不见,引领空彷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螺川》是明代诗人王猷定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螺川》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王猷定,字于一,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和诗人。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王猷定本人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酷爱学术研究。他的一生虽未能成为拔贡,但其文学才华和学识广受赞誉,尤其在声伎、陆博、仙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2. 诗歌原文: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此诗描绘了清晨在螺川江畔的情景,月亮已落下,秋山在晨曦中显得宁静而清新,远处传来的鼓角声似乎也随着日出而停止。江水流淌着远方的梦想,船桨轻轻划动,星光点点被拨动。天空中露水沾湿了鸟儿的羽毛,呈现出一片洁白;天空的云彩映衬出雁群的字形,显得格外清晰。诗人站在江边,回望着那遥远的山岳和孤零零的亭子,心中充满了感慨。
  3. 艺术特色:《螺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螺川》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大门。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离别之愁的深深体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