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靖节止酒

陶翁诗止酒,而实未尝止。
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
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
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
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
立言思久暂,作戒度人已。
十诗酒八九,浪说真止矣。
此物为世用,广博靡涯涘。
细数莫具陈,大者备禋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陶靖节止酒》是明代著名诗人孙承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饮酒文化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

从艺术手法上看,孙承恩在《和陶靖节止酒》中巧妙地运用了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等修辞技巧。这种修辞方式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反复强调“止酒不可止”的主题,孙承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饮酒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了对人生哲学的探讨。

从思想内容上看,《和陶靖节止酒》揭示了饮酒与人生态度、道德修养之间的密切联系。诗中明确指出,尽管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但真正的君子是不会沉溺于饮酒的。这是因为饮酒可能会掩盖一个人的真实性情,使人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境地。这一点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压力而选择饮酒来麻痹自己,但这种做法往往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孙承恩的这种观点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被表面的享乐所迷惑。

从创作背景上来看,《和陶靖节止酒》是在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孙承恩作为礼部尚书,因不肯遵旨穿道士服而罢职回家。这段经历无疑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生活和人性的问题。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饮酒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和探索。通过对饮酒现象的分析,孙承恩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人生、道德和修养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和陶靖节止酒》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描绘饮酒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因此,学习和研究这部作品,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生的真谛,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