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阁校书篇

薄雾霭香筒,青缃走蠹虫。
一梯陟刘向,万帙映杨雄。
鸟下窥书古,花飞缀字红。
他年在天禄,羞与俗人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芸阁校书篇》:明韵悠扬,文墨飘香

徐渭的《芸阁校书篇》,一首五言律诗,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此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折射了明代文化的繁荣景象。

首句“薄雾霭香筒”,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朦胧而神秘的空间。薄雾缭绕,仿佛是轻纱般的香气,笼罩着那古老的书筒,让人不禁想要一探其内的秘密。紧接着的诗句“青缃走蠹虫”,则通过虫蛀的比喻,描绘出书籍的沧桑与古老,同时也隐喻着知识的传承与消逝。

诗人用“一梯陟刘向,万帙映杨雄”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融入诗境之中,既显示了对先贤的敬仰,又表达了对古籍的珍视和保护。而“鸟下窥书古”,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鸟儿啄食书卷的场景,似乎在提醒我们:知识与智慧,如同书中的羽毛,虽被岁月侵蚀,却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

“花飞缀字红”,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花朵的绽放与文字的点缀,共同编织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述,更是对文化之美的颂扬。

最后一句“他年在天禄,羞与俗人同”,更是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远大志向。他期待自己能够像古代学者一样,在天禄阁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而不是平庸地与世俗之人为伍。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也是对后世的一种期许。

《芸阁校书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韵味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