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巽峰

咏号当宵烛,悠然上海蟾。
历历千寻削,苍苍一点尖。
雾中藏虎豹,云里柱东南。
吾将来卜筑,邻舍走无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巽峰》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徐渭文学成就的体现,也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艺术风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道长、天池山人等,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捉徐海、诱汪直,并因其直言进谏而屡遭排挤与打击。在胡宗宪被弹劾入狱后,徐渭忧惧发狂,最终自杀未遂。
  • 艺术成就:徐渭不仅在诗文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书法、绘画亦颇有建树,尤擅水墨人物画,被称为“南宗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 诗歌原文
  • 原文赏析:《咏巽峰》为徐渭所作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巽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诗意解读:诗中“咏号当宵烛,悠然上海蟾”,形象地描绘了夜幕下巽峰上月光皎洁如烛的情景;“历历千寻削,苍苍一点尖”则形容山峰的险峻和高耸入云的气势;“雾中藏虎豹,云里柱东南”展现了巽峰周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将巽峰的雄伟与神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该诗作于明代,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人的身份和作品风格推测,可能是在诗人任胡宗宪幕僚期间或其后创作。
  • 社会影响:徐渭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特点
  • 艺术手法:徐渭在诗歌创作中采用了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诗歌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事物的本质。
  • 思想内涵:徐渭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还蕴含着他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关注社会现实,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咏巽峰》作为徐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