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临海一山围,何事东方滞衮衣。
晓日每看牙将集,秋风自送远人归。
霜寒戍草嘶征马,潮落江门露钓矶。
欲请长缨何处是,且寻酒伴扣荆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荒城临海一山围,何事东方滞衮衣。
晓日每看牙将集,秋风自送远人归。
霜寒戍草嘶征马,潮落江门露钓矶。
欲请长缨何处是,且寻酒伴扣荆扉。
《寓穿山感事》是明代诗人徐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原文:
荒城临海一山围,何事东方滞衮衣。晓日每看牙将集,秋风自送远人归。霜寒戍草嘶征马,潮落江门露钓矶。欲请长缨何处是,且寻酒伴扣荆扉。
注释:
穿山:位于长江沿岸的归庄镇穿山,原本是一个海岛,岛上有小山,高十七丈,宽约二十米。
衮衣:古代帝王所穿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东方的局势或国家大事。
牙将:军队中的将领,此处指早晨军队集结的情景。
秋风:秋天特有的气息,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联系。
戍草:守卫边疆的士兵所种的草,象征着边防的辛苦和寂寞。
长缨:古时候用来系在腰间的丝带或者绳索,象征着可以拉起天空的绳索,引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手段。
酒伴:指饮酒作乐的朋友,常用来表达友情或抒发愁绪。
荆扉:用荆条编织的门扉,这里指作者住所的门。
《寓穿山感事》不仅是一首诗,它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明朝诗歌的韵味,还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