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寻君重复重,小楼百尺卧元龙。
安窗偏向梅花角,去映江天雪数峰。
雪中访嘉则于宝奎寺之楼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中访嘉则于宝奎寺之楼店》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创作时间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该作品以雪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文章开头,“大雪三日,地无一草,我与友子同诣宝奎寺之楼店。”描绘了一幅银装素裹、大地被雪覆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朋友的思念。在这段文字中,“大雪三日”指的是连续三天的大雪,使得大地变得一片洁白。而“地无一草”则形象地描绘了这场大雪给大地带来的影响,草木都被雪覆盖,无法生长。
作者详细描述了他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余入山门,至大雄宝殿,殿前有石塔,高丈余,上镌‘妙相’二字。塔后有小楼店,可容数席,余与子就坐。见其屋虽破而雅洁,四壁皆雪。窗纸全白,惟两角微露红光,似烛泪也。”这里的描述充满了诗意,通过对石塔、小楼店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宝奎寺的古朴风貌和作者对寺庙的喜爱。同时,通过对窗外景色的描绘,进一步衬托出雪景的美丽和宁静。
在文章的结尾,“天既晴,遂别子下山。行五里,抵郡城,日已过午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一场大雪之后,终于走出了山林,回到了繁华的城市。这里的“天既晴”意味着天气转好,阳光明媚;“遂别子下山”则表示作者告别了朋友子,独自离开了宝奎寺。
《雪中访嘉则于宝奎寺之楼店》通过描绘雪景和寺庙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