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

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
堕水堕驴都不恨,古来一死博河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是明代诗人徐渭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作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
    堕水堕驴都不恨,古来一死博河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浙江山阴人,明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历经起伏,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皆有建树,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五条挂练玉龙奔”与“七十二峰鬼斧痕”,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 哲理深刻:诗中的“堕水堕驴都不恨,古来一死博河豚”,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和生死观,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 形式简洁:作为七言绝句,《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徐渭在其政治生涯波折中的一种自我抒发,同时也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颂扬和追求。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们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坎坷,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1. 艺术特色
  • 意象新颖:诗中的“玉龙奔”与“鬼斧痕”等意象,既富有诗意,又具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强烈。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考究,语句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格律严整:按照七言绝句的格式,诗的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学价值在于它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不仅是徐渭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