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戒早炊,晓日起嵎夷。
风力寒侵骨,霜华湿点眉。
招旌心望切,侍驾步行迟。
获鹿欢声动,三军得隽时。
秋晓陪驾出猎用钟伴读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晓陪驾出猎用钟伴读韵》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早晨,作者陪同皇帝出猎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介绍:
诗歌原文:
秋晓陪君出猎场,马蹄踏破绿苔长。
林梢挂月如金鉴,山涧流泉似玉珰。
风动寒云生远树,日烘晴野散余光。
钟声伴我行千里,笑问苍天几许方。
诗词赏析:
首联“秋晓陪君出猎场,马蹄踏破绿苔长。”描述了清晨时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使得原本翠绿的草地变得斑驳陆离。而随着马蹄的踏过,那层覆盖在草地上的苔藓被无情地碾碎,仿佛在告诉人们狩猎的开始。
颔联“林梢挂月如金鉴,山涧流泉似玉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月亮挂在树林之上,如同一枚悬挂的明镜;山涧中的流水清澈见底,宛若一串珍贵的玉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衬托出了狩猎时的气氛和节奏。
颈联“风动寒云生远树,日烘晴野散余光。”则进一步渲染了狩猎场景的氛围,微风吹动着远处的云朵,使那些静止不动的树木似乎也随之摇曳生姿;而当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时,那些原本隐藏在深草丛中的猎物也无处藏身。这里的“余光”一词,既形容了光线柔和、温暖,也暗示了狩猎时的紧张与刺激。
尾联“钟声伴我行千里,笑问苍天几许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狩猎活动的喜爱。他一边听着钟声在山林间回荡,一边行走在千里之外;当他停下来询问天空时,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文来抒发情感或表达志向。这种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喜好,也可能寓意着他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和感悟。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首饱含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狩猎活动的生动再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