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人忧旱作

岁岁吴侬事水耕,朝朝占雨愁云轻。
泽中不闻鸠语合,田际但见龟文生。
野老舐糠犹自得,书生炊桂亦何情。
东南生计已如此,闻道山西又点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人忧旱作》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在旱灾面前艰难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困境。

《次人忧旱作》通过描绘吴地水耕农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在旱灾中的艰辛与无奈。诗句“岁岁吴侬事水耕,朝朝占雨愁云轻”描绘了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间辛勤劳作,而每次下雨却显得如此珍贵。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自然灾害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泽中不闻鸠语合,田际但见龟文生”利用自然界的景象来反衬农民生活的困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民们的辛酸与无奈。同时,“野老舐糠犹自得,书生炊桂亦何情”这句更是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放在同一背景下进行对比,展现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次人忧旱作》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唐顺之个人情感的抒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的“东南生计巳如此,闻道山西又点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同时也暗指了农民起义的可能性及其对社会的冲击。

《次人忧旱作》不仅作为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社会内容的史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的社会背景,以及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艰苦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