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也复到城市,日暮还寻四壁庐。
蛩响露余将入户,人归月里又离居。
坐凭乌几都忘我,起对流萤且废书。
正忆青衿同舍子,别来秋兴各何如。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唐顺之通过描绘日暮时分回到草堂的场景和与朋友们分别后的感概,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第一句“野夫也复到城市,日暮还寻四壁庐”描绘了作者回归乡村的宁静场景。诗人作为一位普通的乡野之人,返回城市后,黄昏时刻再次回到了那片简陋而温暖的草堂。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生活的朴实无华,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二句“蛩响露余将入户,人归月里又离居”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深夜的氛围,伴随着蟋蟀的声音,露水滴在门前,主人公准备进入屋内,但月光下又不得不与朋友们告别。这一情景深刻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第三句“坐凭乌几都忘我,起对流萤且废书”,表现了诗人在夜晚静坐时忘却自我,专心读书或思考的状态。然而随后的诗句“正忆青衿同舍子,别来秋兴各何如”透露出了诗人对于与同窗好友别离后的感慨。秋天的意境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友情的变迁。
第四、五两句“自拟身名如郑圃,宫环半亩日长扃”,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比喻自己的理想如同园中的植物一样,尽管有着广阔的天地,但最终仍需面对时间的束缚,这体现了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最后一句“褐衣颇笑非怀玉,茆屋何因却聚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与对名利淡薄的态度。他认为自己虽身着粗布衣服,但内心并不渴望高官厚禄,而是向往自然的生活,这反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价值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