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孙登啸台

晋时肥遁士,长啸此山阴。
自远龙蛇迹,能为鸾凤音。
清净同河上,沉冥异竹林。
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逸驾应难返,荒台尚可临。
俯看恒卫水,遥见太行岑。
砌冷疏花发,扉扃落叶深。
宁知千载后,更有阮生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孙登啸台》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玉箫声断月明中,吹尽繁星落水流。
万壑千岩秋色里,一枝孤影晚风前。
清寒入骨人难暖,冷淡欺心事自愁。
谁解此情同我者?登高台处见孙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啸台上远眺的景象和内心的感慨。玉箫声断在月光下,繁星落水,展现出秋夜的静谧与广阔。万壑千岩中,孤影独立晚风前,孤独而凄凉。清寒入骨,难以驱散,内心愁苦自生自长。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理解这种情感和心境,只有站在高台上看到孙郎的身影才能感受到同感。

这首诗通过登台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孤独、寂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