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同武子联句

九十春光渐欲残,客心无事一凭阑。
谈兵漫洒丁年泪,把酒堪消子夜欢。
快阁烟霞同汝梦,芒山星月好谁看。
愁听啼鸟声声急,一曲燕歌不忍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夜同武子联句》是明代诗人孙传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等职。天启中历吏部主事、郎中,因魏忠贤乱政而求归。崇祯八年超迁顺天府丞,参与抗清。后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于崇祯十一年遭其陷害,与曹变蛟大破李自成。在陕西农民军势盛时,被推为边才用。崇祯十三年,孙传庭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然而,他在途中遇害。
  1. 诗歌原文
  • 九十春光渐欲残,客心无事一凭阑。
  • 谈兵漫洒丁年泪,把酒堪消子夜欢。
  • 快阁烟霞同汝梦,芒山星月好谁看。
  • 愁听啼鸟声声急,一曲燕歌不忍弹。
  1. 诗歌翻译
  • 九十春天的光线渐渐凋残,我无心赏景独自倚栏沉思。
  • 谈起过去的战事,心中不禁洒下无尽的泪水,但此刻举杯畅饮,却能让人忘却忧愁,增添欢乐。
  • 想象中的快阁美景如烟如霞,宛如一场美梦,而现实中的芒山星辰月亮,又让谁能驻足欣赏。
  • 听着窗外不停歇的鸟鸣,心情愈发沉重,一首燕歌让人不忍心再弹奏,表达对过去战火纷飞岁月的不舍。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春夜同武子联句》以淡墨勾勒出了一幅春夜的景象,通过对比春的生机与冬的寂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九十春光”与“客心无事”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寻求慰藉的心态。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是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残酷的深深反思。通过对战争的回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宁的渴望。
  • 艺术手法:诗人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快阁烟霞”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梦幻般的境界,而“芒山星月”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对现实不满或难以实现的理想。这种象征性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1. 历史背景
  • 政治环境:明朝末年,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权臣专政,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传庭作为官员,自然感受到了时代的沉重和国家的危机。
  • 军事经历:孙传庭曾在陕西农民军势力壮大时,担任地方将领,对抗起义军。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挑战和牺牲,这些经历使他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 个人命运:孙传庭的政治生涯虽然短暂,但他在崇祯帝面前上书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希望能够挽救国运。不幸的是,他的努力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遭到了排挤和陷害。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春夜同武子联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诗人如何在动荡的年代中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思想深度:诗中所传达的思想超越了表面的描绘,触及了人性、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关系。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去追求和平与美好,同时也要警惕那些试图破坏和平的力量。
  •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了研究明末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同时也是了解那个时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春夜同武子联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怀和抱负,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