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迟月

一雨初回晚霁开,闲庭幽敞共徘徊。
水边凉气生衣袂,花外新香入酒杯。
作客十年人幸健,问天今夜月当来。
独怜故国关山远,万里清秋起暮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霁迟月》是明代诗人孙传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背景:《雨霁迟月》的作者是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号白谷的孙传庭。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在明朝末年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经历了从进士到巡抚再到被诬陷、下狱的不同阶段。尽管遭遇重重困难,孙传庭仍不改其忠诚和爱国之心,最终在陕西农民军中表现出色,擒杀高迎祥、蝎子块等重要军事人物。

  2. 诗作特点:《雨霁迟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转中个人经历的感慨。诗中的“一雨初回晚霁开”描绘了雨后天光渐晴的景象,而“水边凉气生衣袂,花外新香入酒杯”则细腻地捕捉了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 艺术价值:《雨霁迟月》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此外,该诗还展示了明代晚期文人的风骨和志向,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雨霁迟月》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的见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诗人孙传庭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生命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