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

此日真成离别难,正逢秋色满长安。
西山泉石开新爽,北阙云霞散晓寒。
世事祗消君拂枕,风尘犹笑我弹冠。
应知多病不胜感,但去无劳回首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是明代孙传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孙传庭,字伯雅,号白谷,出生于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其文学成就显著,以诗文著称于世。他的仕途颇为不顺,尽管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但随后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多次遭遇挫折。最终,他选择辞官归隐,以文墨自娱,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2. 诗作赏析:诗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告别时的复杂情感。《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及其内心感受。首句“此日真成离别难”,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不易和现实的无奈;紧接着,“正逢秋色满长安”,则通过秋天的景象来渲染离别的氛围,秋天的长安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3. 艺术特色:孙传庭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色作为情感的载体,西山和北阙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还暗合了文人对政治失意的感慨。诗中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力量,如“世事祗消君拂枕”、“风尘犹笑我弹冠”等句子,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超脱和洒脱。

  4. 文化意义:《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不仅是孙传庭个人经历的一种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心态和追求。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往往身不由己、心有不甘,而诗歌则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所体现的情感和思想,对于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侯木庵编修请告赋送》是孙传庭在人生低谷时期,以文会友、抒发情感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