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船头浪,春风江上山。
家园几千里,却向梦中还。
丙子春梦得一联足成一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子春梦得一联足成一绝》是明代孙继皋的作品。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色和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七言绝句。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
孙继皋是明代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任吏部侍郎等职,并在神宗时期直言进谏,因忤逆旨而辞职去职。孙继皋的生平经历反映了明代官场的复杂性以及他个人的坚持与执着。他的文学成就也体现在他对后世的影响上,如《宗伯集》、《柏潭集》等作品的编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孙继皋本人的文才,还记录了他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诗的开头“落日船头浪,春风江上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落日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船头激起层层波浪;春风拂过江上的山峦,使得万物复苏。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然而,诗中的这两句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家园几千里,却向梦中还”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离家几千里外,却只能在梦中寻回那熟悉的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内心对家的牵挂与渴望。
孙继皋的《丙子春梦得一联足成一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间情感的深刻体现,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