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岳朝天日,中闱介寿年。
莺迁上林后,燕喜北堂前。
偕老才称艾,馀春转觉妍。
帝颁鸾阁诰,人咏鹊巢篇。
女史镌银管,仙姝捧玳筵。
蓂开逢半百,桃喜兆三千。
台宿初临婺,坤仪雅配乾。
恩华兼鹤算,一品发犹玄。
寿某夫人五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某夫人五十》的文学魅力
在明代这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孙继皋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脱颖而出,他创作了一首名为《寿某夫人五十》的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也体现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方岳朝天日,中闱介寿年”描绘了一幅庄严而祥和的景象,象征着夫人如同天上的神仙一样,拥有非凡的福分与寿命。接下来的几行诗句“莺迁上林后,燕喜北堂前”,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夫人的生活环境和幸福状态。
孙继皋用“偕老才称艾,馀春转觉妍”来表达对夫人长久幸福的祝愿。这种祝福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更是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寄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份祝福转化为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又巧妙地运用典故,如“蓂开逢半百”,“桃喜兆三千”,表达了对夫人长寿的美好祝愿。这些诗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寿某夫人五十》不仅是一首诗歌,它更像是一部历史长卷,记录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孙继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貌。
阅读《寿某夫人五十》,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对一位诗人的致敬,更是对整个明代文化的一次回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