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韶华换,空为老大悲。
齿添新岁历,酒祭一年诗。
流落忧前路,欢娱忆少时。
生憎箫管恶,苦向隔邻吹。
癸巳除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巳除夕偶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贫富分化严重,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诗人身处其中,对即将发生的社会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深感惆怅,于是有感而发。下面将详细介绍《癸巳除夕偶成》:
作品原文: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诗歌赏析:《癸巳除夕偶成》通过描绘除夕之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在社会动乱中的孤独和对未来的忧虑。首句“千家笑语漏迟迟”,描绘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的欢乐气氛,而“忧患潜从物外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对未来的担忧。第三句“悄立市桥人不识”,展现了诗人在人群中孤独的身影,而最后一句“一星如月看多时”,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简介: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清代诗人,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四岁即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家境贫困。他早年就已负诗名,为谋生四处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未及补官即因病去世,年仅35岁。他的诗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同时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他的七言诗尤为有特色,被誉为“毗陵七子”之一。
《癸巳除夕偶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希望,激发人们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