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巘分青霭,高台接绛霄。
钟声多近寺,墨迹半前朝。
径小疑藏洞,山穷忽遇桥。
凭栏时纵目,沧海望中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绝巘分青霭,高台接绛霄。
钟声多近寺,墨迹半前朝。
径小疑藏洞,山穷忽遇桥。
凭栏时纵目,沧海望中遥。
《登乌石山》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登乌石山》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登乌石山》的作者是明代福建闽县人,字惟和的徐熥。徐熥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徐𤊹以博学称,而徐熥则以词采著。他的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其中《登乌石山》便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诗歌内容:《登乌石山》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中不仅描述了乌石山的高峻险要,还表现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通过对山峰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艺术手法:在《登乌石山》中,徐熥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诗歌技巧,如对比、象征等,使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例如,诗中的“沧海望中遥”一句,通过海洋的辽阔与自身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深邃。
《登乌石山》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徐熥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