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寄端方故居

乱藤高竹散清烟,独倚阑干思渺然。
流水恨随春浦阔,故人家住白云边。
三年远别空相忆,一段新愁自可怜。
欲得山阴晴夜雪,东风吹放大江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兴寄端方故居》是一首由明代诗人孙蕡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孙蕡,字仲衍号西庵,明广东顺德人,博学工诗文。

  2.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孙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风波后,写下了这首寄托哀思的七律。

  3. 诗歌原文:乱藤高竹散清烟,独倚阑干思渺然。流水恨随春浦阔,故人家住白云边。三年远别空相忆,一段新愁自可怜。欲得山阴晴夜雪,东风吹放大江船。

  4.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流水恨随春浦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忧愁。

  5.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6.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是对故居的怀念,也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春兴寄端方故居》作为明代诗人孙蕡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