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通府解真白

我与黄昌是故人,也知通守最情真。
诗如水部翻成癖,官到黄州只自贫。
妒雪琼花台观旧,行春露冕岁华新。
悬知别思如春柳,长遣飞花到泗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扬州通府解真白》是明代著名诗人孙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介绍
  • 孙蕡,明代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他博学工诗文,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孙蕡曾在明兵下广东时为黄昌作书请降,后历经波折,但最终得以重用。
  1. 诗歌原文
    我与黄昌是故人,也知通守最情真。
    诗如水部翻成癖,官到黄州只自贫。
    妒雪琼花台观旧,行春露冕岁华新。
    悬知别思如春柳,长遣飞花到泗滨。

  2. 诗歌解析

  • “我与黄昌是故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曾有过的共同经历和深厚的友谊。
  • “也知通守最情真”:这里的“情真”可能是指他对地方长官职务的忠诚和热情,或者是他对这份工作的真挚态度。
  • “诗如水部翻成癖”:这里可能是在形容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如同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样,喜欢吟诵诗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官到黄州只自贫”:这句话反映了他在任职期间的生活状态,可能意味着他在黄州(今属湖北)的官场生涯中经历了一些艰辛,但也从中得到了某种成长或启示。
  • “妒雪琼花台观旧”:这句可能描绘了他在扬州时的所见所感,扬州以其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这里的“妒雪琼花”可能是形容扬州的美丽景色,而“台观旧”则可能指他曾经参观过的古老建筑或文化遗迹。
  • “行春露冕岁华新”:这句可能是描写春天的景象,春日的温暖和新的季节交替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 “悬知别思如春柳”: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他对即将离别的人事的深深思念,就像春天的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充满了无尽的情感。
  • “长遣飞花到泗滨”: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祝福或期望,希望他离开后,美好的事物可以继续在他的身边流转,就像飞花一样。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景象,如“妒雪琼花”和“行春露冕”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们不仅美化了诗句,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韵律和谐:这首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规则,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影响
  • 孙蕡的这首诗虽然不是非常知名,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寄扬州通府解真白》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