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瀼瀼水叶稀,痴蚊犹自闹窗扉。
生来祇解趋炎热,未识行藏出处机。
秋暮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原吉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初的政治家、学者和军事家,他的字是惟哲,籍贯是江西德兴。他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卒于宣德五年(1430年),是一位在明朝初年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夏原吉的政治生涯非常丰富,他曾历任户部主事、太学教授等职,并在永乐初年进入尚书任内,参与了浙西、苏、松地区的治水工作。他在宣宗即位后获得了重用,并因其旧日功绩被提拔为太子少保、兼少傅,继续参与国家事务。
《秋暮蚊》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明代的诗人夏原吉创作。全诗的内容如下:
白露瀼瀼水叶稀,
痴蚊犹自闹窗扉。
生来祇解趋炎热,
未识行藏出处机。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痴蚊在炎热夏日中的无智行为。通过对白露时节水叶稀少、蚊子仍然吵闹的情景,以及对蚊子只知道追逐热浪而不了解生命进退时机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知与愚昧的感慨。
《秋暮蚊》不仅是一首诗,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蚊子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诗中,蚊子似乎只是盲目地追寻热源,而忽视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方向。这首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秋暮蚊》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夏原吉对生命现象的独特观察,还通过蚊子这一形象,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首诗作为明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