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东原怀女兄

白发同胞姊,吟诗屡问安。
一贤今见少,多寿古称难。
椿树生清荫,萱花吐合欢。
儿孙隆盛日,百岁享团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代徐庸的《和杜东原怀女兄》:诗歌欣赏与文学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其作品《和杜东原怀女兄》是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徐庸对亲情深厚的感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美好祝愿的表达方式。

诗的全文如下:“姊弟形虽异,天伦义自同。论亲为骨肉,传信托鳞鸿。” 这句话“姊弟形虽异,天伦义自同”表达了尽管姊妹二人在外貌上有所不同,但她们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关系却是平等且紧密相连的。“论亲为骨肉”,直接点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家庭关系,如同亲生兄弟姐妹一般。“传信托鳞鸿”则形象地描述了信息、情感等的传递,正如鸿雁传递书信那样及时而准确。

“竹叶浮春绿,灯花落夜红。新阳生喜庆,称贺到城东。” 这几句“竹叶浮春绿,灯花落夜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新阳生喜庆,称贺到城东”表达了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氛围,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着新的开始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以及人们在节日或庆典中的欢快场景。这不仅是对古代中国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赞美。

通过徐庸的《和杜东原怀女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亲情和节日庆典的情感价值。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鉴赏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