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所纳海为大,放舟于海舟如芥。
何人不畏路险艰,一幅云帆自高驾。
延陵吴君人中豪,胸次宽广吞波涛。
乘流放舟随所往,舟尾巨舵能持操。
天吴赑屃带海若,出没惚恍惊跳跃。
掉尾长鲸展翅鹏,鼓舞风云真一噱。
弱流不隔路几千,举酒便欲邀神仙。
十洲三岛咫尺是,仰看红日当青天。
海舟为吴思德作
介绍
《海舟为吴思德作》是一首古诗,由明朝的徐庸创作。徐庸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海舟为吴思德作》便是他这种风格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海洋的宽广与船舶的微小,以及延陵(今江苏常州)人吴思德胸襟的宽广,体现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徐庸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浩瀚无边的大海与一艘小小的船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在于物理体积上的巨大差异,更在于它象征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态度。徐庸通过对“百川所纳海为大,放舟于海舟如芥”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深邃思考:无论世界多么广阔,我们都应该像对待海上的小舟那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和事业的积极态度。
诗中的“何人不畏路险艰,一幅云帆自高驾”进一步强调了冒险精神的重要性。徐庸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即使道路艰难曲折,人们也依然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种精神正是徐庸所推崇的一种人生态度,即不畏艰难,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通过这样的描写,徐庸不仅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还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诗中的“延陵吴君人中豪,胸次宽广吞波涛”是对吴思德这位历史人物的赞颂。吴思德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宽广的胸怀被后人传颂,徐庸在这里将他比作延陵的豪杰,赞扬了他非凡的气质和卓越的成就。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徐庸对于历史的尊重,也展示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通过这种方式,徐庸不仅表达了对吴思德的敬佩,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有力,字句之间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徐庸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形象性又富有哲理性。这不仅使得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例如,“百川所纳海为大”这一描述,不仅描绘了大海的壮观景象,还隐含着包容和博大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海舟为吴思德作》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也是一首表现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的作品。通过对大海与小舟的对比、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以及对冒险精神的强调,徐庸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美学追求,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