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斋为丁自南真人赋

黄河南下客神京,不访移文访冶亭。
中岳使回尊更绿,故山兵后树还青。
笼鹅逸少曾留帖,相鹤浮丘已著经。
三十六房随处坐,白云终日护岩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心斋为丁自南真人赋》是元末明初诗人乌斯道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乌斯道的文学造诣,而且展示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乌斯道,字继善,元末明初浙江慈溪人,与兄乌本良均有学行,尤精书法。
  • 文学成就:乌斯道的诗歌意兴高远,飘逸出群,他的书法也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1. 诗词原文
  • 黄河南下客神京:黄河之水向南流淌,我作为客人来到了神京(北京)。不访移文访冶亭,表示乌斯道没有去拜访冶亭,而是选择在神京都地停留。
  • 中岳使回尊更绿:中岳嵩山归来后,山上的树木更加青翠,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故山兵后树还青:故乡的山在战争之后,依然保持着绿色的生机,暗示着和平与安宁的重要性。
  • 笼鹅逸少曾留帖:笼子里曾经放有鹅,这是汉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右军帖”。
  • 相鹤浮丘已著经:相鹤山和浮丘山都有道士居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修行的圣地,流传着道教的经典。
  • 三十六房随处坐:在三十六座山峰上,随时可以找到一个修行的地方,这反映了乌斯道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 白云终日护岩扃:白云始终环绕着岩石,保护着它的秘密,象征自然对精神世界的庇护。
  1. 主题分析
  • 自然与修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修行者的赞美。通过描绘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历史与现实:乌斯道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地点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宁静与和谐。
  • 文化与传承:通过提及古代书法家王羲之和道士隐居之地,乌斯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1. 艺术特色
  • 押韵技巧:整首诗采用了押韵的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 意象丰富:乌斯道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如山水、鸟兽、书法、道经等,使得诗歌意境深远。
  • 形式严谨:作为七言律诗,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显示出乌斯道扎实的文学功底。

《从心斋为丁自南真人赋》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乌斯道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文化的传承。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