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迹寄空谷,幽居托田间。
江水非吾限,可以相往还。
游鱼当在渊,飞鸟当在山。
谢此城郭游,逸驾不可攀。
还山濯清泚,何如冰雪颜。
答胡徵君舜咨还山
介绍
《答胡徵君舜咨还山·其二》是明朝诗人乌斯道所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乌斯道,字继善,元明间的浙江慈溪人,以长于诗闻名,尤精书法。他的诗歌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乌斯道的创作背景也颇为丰富,他曾被推荐为永新县令,并因事获罪被贬定远。后获释,卒于放还之日。这种跌宕起伏的经历,使得乌斯道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乌斯道的作品多采用五言古风的形式,《答胡徵君舜咨还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全诗如下:君子保厥躯,于以待昌时。白日惧颠蹶,夜行不倾危。归心若金石,固留终我违。此诗首句“君子保厥躯”,意指君子应当保全自身,以便等待时机的到来。接着的“于以待昌时”表达了通过谨慎与自律,等待时机成熟的期待。第二句“白日惧颠蹶”,则揭示了白天的奔波忙碌中,仍存有对失败与挫折的忧虑。第三句“夜行不倾危”则表明即使在黑夜行进中,也不畏惧潜在的危险和困难。最后一句“归心若金石”,则是说归乡之心坚定不移,如同坚硬的金石一般不可摧折。
乌斯道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更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生的理解。诗中的“江水非吾限,可以相往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接纳与顺应。这种顺应自然的态度,正是他人生观的精髓所在。同时,乌斯道的诗歌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关注。如他在诗中提到的“谢此城郭游,逸驾不可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种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乌斯道的《答胡徵君舜咨还山·其二》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理。乌斯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以及面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对于读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感受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思想,无疑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