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对雪

玉山山中岁未暮,斗柄先回八日春。
水边杨柳开青眼,窗外梅花似玉人。
得子须当探虎穴,上书谁解逆龙鳞。
草堂对雪栖禅夜,定有惊呼祈孔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山对雪》是明代诗人袁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玉山山中岁未暮,斗柄先回八日春。水边杨柳开青眼,窗外梅花似玉人。得子须当探虎穴,上书谁解逆龙鳞。草堂对雪栖禅夜,定有惊呼祈孔宾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袁华,字子英,苏州府昆山人,明代文学家、诗人。他工于诗歌,擅长乐府,在洪武初年担任过苏州府学训导,并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等著作传世。
  2. 诗歌原文解析:《玉山对雪》通过描绘玉山的冬景,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玉山山中岁未暮,斗柄先回八日春”展现了冬末春初的时节变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希望。而“水边杨柳开青眼,窗外梅花似玉人”则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3. 诗歌鉴赏:《玉山对雪》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从“得子须当探虎穴,上书谁解逆龙鳞”可以看出,作者鼓励人们要有勇气面对挑战,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草堂对雪栖禅夜,定有惊呼祈孔宾”则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修行态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平和与超脱世俗的向往和理解。
  4. 文化影响: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玉山对雪》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和传颂,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现代视角:《玉山对雪》中的自然意象和哲学思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审视自然与人生的方式。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玉山对雪》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成为明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心灵启示和审美享受。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