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同前

客子光阴诗卷里。过了烧灯,又报花朝至。回首小楼听雨处。杏花春意知谁主。
牢落征途行未已。簇簇长亭,官柳摇旌旆。孤闷夜来添不寐。短篷江上风和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同前》是明代诗人陈霆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1. 作者介绍
  • 陈霆,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人,工词,有苏辛遗范。他的词学成就在明代颇为突出,其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碧甃风铃萧寺路。贝叶莲花,在在足千古。何必暗香深处住。虔心自把檀香炷。
    正是陌头飘落絮。休忆当年,月下叮咛语。一刻抛残千万绪。佛灯初上黄昏雨。

  2. 诗歌内容分析

  • 第一句:“碧甃风铃萧寺路。”描述了一座寺庙中的景致,风铃的声音与萧瑟的寺院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深沉的氛围。这里的“碧甃”可能指的是古寺中用青石砌成的井台或是其他建筑部分,而“风铃”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第二句:“贝叶莲花,在在足千古。”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尊重,贝叶和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和永恒,此处暗示这些文化元素能够跨越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存在。
  • 第三至第八句:这部分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他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如月下的承诺,以及在风雨中听雨的小楼,这些都构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记忆。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1. 主题思想
  • 此诗以旅行途中的风景和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

《蝶恋花·同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还能够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