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简刘宪使

碧渚苍烟分外奇,浪中丹雉影离离。
云开绝壁趋庭吏,溪尽春杯见戟枝。
暇日山臞多对语,清时苗部也传诗。
南阳子骥今谁是,正好从君觅路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山简刘宪使”是明代诗人袁宏道的作品,全文如下:龙潭秋水碧鳞鳞,好向桃源去问津。云里高才如洞府,花间生齿类仙人。嗟他善卷中同世,记取金刚是故邻。此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还透露出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和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 创作成就: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擅长运用比喻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被誉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 作品原文与翻译赏析
  • 原文:碧渚苍烟分外奇,浪中丹雉影离离。云开绝壁趋庭吏,溪尽春杯见戟枝。
  • 翻译:在碧波荡漾的洲渚上,苍翠的烟雾格外引人注目。浪中的丹雉身影显得朦胧而美丽。当云雾散开时,可以看见悬崖峭壁上的官衙吏员正忙碌地往来;溪水尽头,可以看到酒杯中的戟枝。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类活动相联系,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 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
  • 历史典故引用:诗中多次提到“善卷”,即东汉时期的隐士张良,他在庐山中隐居多年,被后人称为“善卷先生”。袁宏道在这里可能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另外,“金刚”一词,可能是对佛教金刚经中描述的佛陀形象的一种隐喻,表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 哲理思考:整首诗渗透着一种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状态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哲学意识和人生态度。

《德山简刘宪使》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之美赞美的诗歌,也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