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步文丞相韵

生涯少壮但传经,通籍才周两岁星。
乡国愁看成陨箨,室家宁计问飘萍。
万言旧疏还谁乙,五木严刑拚备丁。
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狱中步文丞相韵》是明代陈邦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介绍
  • 陈邦彦(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他是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一,陈恭尹的父亲。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1. 诗歌原文
  • 生涯少壮但传经,通籍才周两岁星。乡国愁看成陨箨,室家宁计问飘萍。万言旧疏还谁乙,五木严刑拚备丁。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文丞相”即王阳明的怀念,折射出诗人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乡国愁”、“室家宁”、“万言”等词语都透露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家国的忧虑。最后一句“泉路若逢文信国,不知双眼可谁青”,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英烈的缅怀与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1. 文化背景
  •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文化多元、思想活跃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不仅是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传递文化、反映时代的重要载体。陈邦彦的这首《狱中步文丞相韵》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映射了时代的风貌。
  1. 艺术特色
  • 律诗在形式上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狱中步文丞相韵》作为陈邦彦的作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仗工整、用韵精准以及情感真挚方面。通过这些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1. 历史评价
  • 虽然关于陈邦彦的具体历史评价不详,但他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以自己的诗歌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狱中步文丞相韵》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陈邦彦个人情感、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现。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