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

月自无而满,风惟西与南。
秋光时可掬,天意日难探。
绿岸同舟懒,青山对客憨。
羁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之奇并未创作《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这首诗。实际上,《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郭之奇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南明抗清历史中的角色。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他出生于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郭之奇曾率军转战闽粤滇黔,对抗清朝,并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清将韦永福俘获,翌年殉国。

《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原文及其翻译。《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是明朝诗人郭之奇创作的一首诗,其原文如下:月自无而满,风惟西与南。秋光时可掬,天意日难探。绿岸同舟懒,青山对客憨。羁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惭。该诗的译文为:月亮自行升起,没有谁可以把它填满,只有西边和南方的风在吹拂着。秋天的景色可以让人用手捧起,但天气的变化却难以预料。绿树环绕的江边船只显得有些懒惰,青翠的山峦对着过客显得憨厚可爱。羁旅之人乐于保持安静,唯恐让星星感到羞愧。

《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探讨。《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体现了郭之奇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诗人通过对秋夜、风、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郭之奇的《十四夜泊繁昌旧县镇》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朝末年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