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窗晓色自江烟,云际高帆万叶联。
风本无心随所受,天微于气诏当还。
三春就我成来日,一水从人又此年。
自北自南无限思,樯声棹响漫潇然。
去舟日与风逆归舟乃能顺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舟日与风逆归舟乃能顺也”是明代郭之奇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远行时遭遇逆风的情景,以及在经历艰难后,最终能够顺风而归的感慨。
郭之奇(约1387年—1460年),字起严,号东塘居士,浙江慈溪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在《去舟日与风逆归舟乃能顺也》中,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自然的风力与人的意志进行了巧妙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越逆境、顺应自然规律的精神。
诗歌原文如下:
幽窗晓色自江烟,云际高帆万叶联。
风本无心随所受,天微于气诏当还。
三春就我成来日,一水从人又此年。
自北自南无限思,樯声棹响漫潇然。
第一句描述了诗人清晨时分站在窗前,远处江面烟雾缭绕,高空中高高的帆船与万叶连在一起的画面。第二句“风本无心随所受”,表达了风的力量是自然而然的,它不受任何人或事物的控制。第三句“天微于气诏当还”,则暗示了天气的变化虽然微妙,但最终会回归到正常的状态。第四句通过“三春”与“一水”,展现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自北自南无限思”,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樯声棹响漫潇然”,则表现了归途上的宁静与和谐。
郭之奇的《去舟日与风逆归舟乃能顺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现象和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