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宫太阴元,启镜当天门。
初出情犹敛,映日转黄昏。
须臾飞艳魄,舒心遍乾坤。
妆成锦霞拥,轮动彩云奔。
关河难阻隔,蟾兔岂嚣烦。
我视空明质,如开四照轩。
谁种八衢花,向此不夜园。
玉毫光可数,银汉净无痕。
桂树千年色,婵娟万古魂。
魂以高自洁,色以素常存。
流华安可即,远意正堪论。
咏望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望月》是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志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咏物言志的传统手法。下面是对《咏望月》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荆公。他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改革家,不仅在政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还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政治理想和哲学思考。
诗句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海洋,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能共享这份美好。王安石的这首诗借用了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主题内容:王安石的《咏望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联想到人生的起落,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远理想的精神境界。同时,诗中的“万里清光”也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咏望月》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情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享受。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